滬港青年會走進兩會: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 滬港青年會

滬港青年會走進兩會: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日期 : 2024-01-25



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滬港青年會密切關注全國“兩會”的各項議題。 其中,“兩會”也將目光聚焦在青年發展型都市的建設上,在科技創新中,展現更多青年擔當,期望為青年們做實事。 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同時,滬港青年會的多位政協代表也前往“兩會”現場。 讓我們一起通過他們的提案和與會感悟,走進“兩會”,展望滬港未來的交流合作。

 

疫情後的新征程

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高鼎國


疫情過後,我滿懷激動地參加了今年的政協會議。 回想起過去12年,每年我都會全身心投入到這短短一星期的會議中,與每位委員展開激烈的討論,共同探討滬港發展的未來。 今年我因傷未能與往年一樣參加每一項會議,囙此未能與各位委員就上海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但我依舊在努力學習市長報告以及各委員的提案。

 

十二年堅持做一件事

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李可莊

今年是我第12年參加上海市政協會議,即便已經算是老委員,但是參政議政的熱情和積極性不减。 一直以來我都對能够成為上海市政協委員感到無比光榮。

 

深化滬港姊妹學校交流合作

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麥德銓

我作為長年居住在上海的香港人,也擔任上海市政協常委、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以及滬港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我非常榮幸能參與此次“兩會”。 我一直關注人才發展,致力於推動滬港青年交流。 在上海“兩會”期間,我帶來了一份提案,建議要深化滬港姊妹學校交流助力高品質發展。
滬港兩地姊妹學校的發展潜力巨大,尤其在基層學校和特殊學校方面。 現時,上海已有100所學校與香港學校建立了姊妹學校關係,但雙方姊妹學校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空間。 尤其是香港基層學校,資源相對匱乏,以及特殊學校,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關注。 此外,部分姊妹學校之間的結對關係未轉化為實質性的交流與合作,而且交流呈單向性。 現時姊妹學校計畫主要以香港青少年來滬交流為主,而上海學生赴港的交流機會相對較少。
為此,我提出了四點具體建議:
一、構建滬港姊妹學校平臺,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
二、借助滬港姊妹學校平臺,加强與香港基層學校的合作與互動。
三、深化特殊教育學校的合作與交流,推動融合教育進步。
四、促進雙向交流,實現互動學習,優勢互補,共同成長。

 

將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做深做透

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方振强

作為港澳政協委員,我非常榮幸列席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式,聽完龔正市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感觸良多。
在不平凡的2023年,我看到的是大家齊心協力的力量,更看到了上海提振經濟的信心和决心。   2024,我們有更明確的目標要努力,我們要在“五個中心”建設上再接再曆,推動高品質發展。 上海和香港一樣,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我們要繼續相互“取長補短”,增進交流,不斷擴大我們的朋友圈,將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做深做透。
今年,我的提案也是圍繞這個出發,旨在推動“香港特色”融入上海文創產業的發展。 隨著“懶人經濟”與“她經濟”的概念崛起,短劇行業在未來近幾年中將非常有機會為經濟多元化發展拓展出更多的思路和機遇。 現時短劇市場仍也存在內容單一和法律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弱等問題。 但如果此行業可良性發展,不僅能幫助經濟有更多元化的發展,找到新增長點,解决更多就業崗位,更能在文化推廣和傳承上發揮直接的作用,發揮“雙向”輸出功能,實現上海和香港的都市IP新頭銜。 囙此建議可通過滬港有關部門牽頭,通過社會團體組織的推廣交流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上海、創造出更多元化的創作內容,善用香港特色,把更多的資源和資金引進來; 反之,也可以將文化傳承、內地的真實風貌等希望讓世界瞭解的一些元素呈現在影視作品中,通過上海和香港這兩大都市的優勢推廣至全球,發揮文化輸出的作用。
上海高端製造業發展引進港澳青年

 

從實習交流開始

滬港青年會榮譽會長包鴻勳

我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青聯副主席,深感責任重大。 此次“兩會”,我以港區委員的身份也想積極地建言獻策。 我建議,以兩地政府、青年平臺等為依託,上海高端製造業為港澳青年定向開放適量實習崗位,並以此作為試點,建立通路機制,針對性培養人才,為港澳青年持續發展提供路徑,助力上海人才高地建設。
上海在部分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涵蓋航太航空、汽車、電子、電晶體等高端製造業。 中國商飛、特斯拉超級工廠、臨港新片區超大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等,組成了上海高端製造業發展的新藍圖,這些領域亦是港澳特區所缺少的拼圖。 上海在新一輪發展契機中,亟需逐夢者的參與,更需要築夢者的加入。 港澳特區堅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亦有大批有夢青年、頂尖人才,他們定位高端、立足上海、放眼世界。 我們也希望通過搭建平臺,進一步促進滬港兩地交流實習。

 

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滬港青年會榮譽副會長榮明棣

圖示:榮會長接受“第一財經”現場採訪
我從上海數位化發展的角度闡述了我的觀點和幾點建議。 上海作為中國的“軟件之都”,在數據資產入錶方面已有良好的開端,但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我建議通過搭建協力廠商產業鏈、構建數位資產激勵政策和鼓勵數據經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入錶成本和風險,激發數位經濟發展活力。 同時,希望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努力,加強合作和對話,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認為上海應繼續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和法規,加強監管和規範市場秩序,提高數據質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措施,推動數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為推動數位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把上海打造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

滬港青年會榮譽副會長葉向德

昨天聽到龔正市長的政府報告之後,我感覺上海在嚴峻的情况之下能够有GDP增長的5%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2023年,我被分配到社會科學小組,我們這個界別是由部分的法律和經濟專家、高校研究人員,包括非常關心人才引進的委員們組成的。 今天的分組討論還有市政協副主席陳群出席,聽取委員們的意見,陳主席也給到重要講話。 我們今天的討論非常的激烈和活躍,每位都希望搶麥克風積極發言。 我本人也圍繞了國際人才引進、中國以及上海面臨的人口問題、還有我在事業裏碰到的經濟問題和法律問題,分別提出了建議。 同時,也適當地提出了一些香港的優勢,譬如:在法律層面上,呼籲上海通過學習香港的制度態度,更能與國際環境接軌。 本人感覺今天體現出政協在參政議政,大家可以討論實事的重要作用。 我也是感到感恩的。
另外,我在這次大會提交的了提案,關於“如何把上海打造成更多元包容的國際性視障者馬拉松聚焦點”。 提案主要是把上海馬拉松打造為一個“更包容,更接納,更溫暖”的賽場,讓更多視障者等少數群體可以更便利的參與,提高上馬的國際性質。 這對上海建成世界有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大都市,提高我們的人文環境,都市的溫度和軟實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同時,能够通過視障者參與公共活動體現社會文明的進步。
另外,我也提出先吸引香港的殘障公益機构帶領視障跑者來滬參加,由上海專業公益組織作為橋樑與香港互通。 通過香港區域殘障人群的加入,走出“把上海打造成國際性視障者馬拉松聚焦點”的重要一步,從而吸引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視障者的參與,並且提高滬港兩地的互動。

 

讓都市經濟釋放更大活力

滬港青年會主席楊永鏗

夜間經濟是擴大消費、助推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正成為都市競爭的新賽道、都市活力的新標誌,也是打造都市品牌、促進產業融合的新引擎。 國務院、省政府出臺激發文化旅遊消費潜力、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等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繁榮活躍夜間消費市場。 囙此,我認為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是有利於促進擴內需、促消費、穩就業,對帶動商貿、餐飲、旅遊、交通等多行業發展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根據我的觀察,夜間經濟發展仍然明顯處於滯後狀態,夜間消費基礎設施(包括相關場地和特色街區)匱乏成為發展的一塊短板,亟需加快推動夜間經濟發展。
囙此,我建議政府要注重政策引導,强化要素保障,出發展重點,持續豐富業態模式,以及加大改造提升,優化消費環境,加强打造以旅遊休閒、餐飲購物、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夜間消費經濟。

 

讓更多滬港年輕人有機會創業發展

滬港青年會副主席梁傲文

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國際熱愛大自然促進會執行董事,我已經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超過20年。 我倍感榮幸,因為我幾乎親身體驗了祖國飛躍式的發展,為祖國民生的提升和經濟環境的包容感到驕傲。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市政府推出的“一網通辦”,給在上海的港澳人員的生活、工作和營商等帶來了便利。
我也注意到,不少香港明星把上海當作第二個家,選擇定居在上海。 上海這顆東方明珠,是祖國最為重要的都市之一,在各個領域都是遙遙領先,尤其是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在我看來,港星選擇了上海這座城市是正確的選擇,可以讓他們在事業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我特別關注滬港兩地的公益事業,我建議建立更多公益平臺讓滬港兩地的群眾有更多交流的機會,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創業、發展,關注身邊的人,這應該是我們共同去努力的一個目標!
在祖國的强大支持下,依託“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滬港青年會將更加堅定地推動兩地青年的交流活動,助力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中。 我們團結一心,不斷奮進,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滬港青年會2023年展開第一輪關懷社區之公益活動
日期 :2023-01-14


梁錦松_冀特首團結港人 -都市日報
日期 :2015-11-25



關於本會
本會架構
活動資訊
媒體報導
加入本會
友情連結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免責條款
隱私聲明
 
 
© Hong Kong-Shanghai Youth Association 滬港青年會.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